信贷业务8大要素与28大风险点(下)
日期:2016-05-02

要素5:还款方式


还款方式是指的借款人以何种方式还款,以个人贷款为例,个人贷款有以下六种还款方式:①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法;②等额本息还款法;③等额本金还款法;④等比累进还款法;⑤等额累进还款发;⑥组合还款法等。还款方式应根据信贷产品、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现金流等情况确定。


风险点8:还款方式设置不合理


风险表现:


还款方式设置不合理,与信贷产品、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现金流等不匹配。


防控措施:


根据不同信贷产品,结合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人现金流等因素确定借款人还款方式,重点关注借款人的现金流,借款人的还款方式必须与其现金流相匹配,小额信贷一般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等额本息一般分为按月等额本息和按季等额本息两种。


要素6:借款用途


不同的信贷业务有不同的用途,我们首先要区分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借款需求是指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资金的短缺,即借款人对现金的需求超过了借款人的现金储备时,就会产生借款的需求。借款需求指的是借款人为什么会出现资金短缺并需要借款,而借款用途指的是借款的具体去向,它反映借款用于解决哪一方面的资金需要。客户的借款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需要购买机器设备,可能是流动资金不足,也可能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借新还旧。

借款用途应满足真实、合理、合规、合法等基本要求。


风险点9:借款用途法律风险


1、对借款人借款用途审查不严,轻易发放贷款,借款用途不真实或用于限制性、禁止性行业;


2、未再借款合同中对借款用途进行明确界定,对违反借款用途的后果未明确约定;


3、借款人未按照借款用途使用借款;


4、贷后监管不到位,对于贷款人资金流向毫不知情,造成贷款回收困难。


防控措施:


分析借款人借款需求及借款用途,借款用途应满足真实、合理、合规、合法等基本要求。信贷人员应根据借款人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或需求对其借款用途进行逻辑推理,并分析、核对其借款金额、用途和购销合同等因素,判断借贷用途真实性。重点关注生产经营是否合法合规、借款人是否属于禁止或限制性行业、被挪用风险大小、购销合同真伪等事项,并通过财务情况分析甄别借贷用途是否真实合理。


要素7:还款来源


这里的还款来源指的是第一还款来源,指的是借款人拿什么钱来还我们,这个问题是贷前调查阶段最重要的问题。信贷机构需要通过充分的贷前调查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对借款人的行业情况、经营管理情况、财务状况进等行分析,分析借款人未来的还款来源是什么,是否具备到期足额准时还款的能力。在进行充分考察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方式等要素。


就正常还款而言,借款人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流,而借款人的现金流主要来自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三方面。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是首要还款来源,信贷机构应当根据了解的情况判断借款人经营活动是否持续、稳定,是否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如果是以特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还要对特定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其作为还款来源的充分性和可靠程度,并可采取适当方式对其现金流进行一定的控制。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东借款或民间借贷等,通常为辅助还款来源,应考察和评估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融资能力,在小额信贷领域,面对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还款来源的客户一定要慎重。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主要包括变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等的款项为还款来源,重点要了解相应还款来源的可行性及变现程度,该类还款来源一般会对企业未来经营产生影响,不应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风险点10:对现金流不足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风险表现:


信贷机构工作人员疏于审查相关数据而向现金流量不足的贷款企业发放贷款,那么极有可能导致因企业不具有实际上的还款能力而形成不良贷款,或者呆账、坏账。有时,即便在贷款企业提供了保证或者抵押、质押的情况下,信贷机构虽然享有优先受偿权,但是也很难得到全部的偿还。


防控措施:


第一,信贷机构工作人员应认真审查上述现金流量的判断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表明的贷款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判断贷款企业的情况,以及贷款的可能性;


第二,实地尽职调查,全面了解借款人的情况,重点调查借款人产(商)品销售是否正常,对销售收入采取定期结算或不定期结算的要作深层了解,查看应收账款是否过大;调查借款人投资活动现金投入是否过大,导致流动资金逐步减少等;


第三,关注是否有借款人有无股东抽走投资行为,或者大额关联交易的存在。这些都会影响到借款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还款能力。


要素八:担保


担保措施是借款人的第二还款来源,当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时,可以起到分散和补偿贷款风险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担保可以说是信贷机构为自己买的保险!但是,担保措施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虽然分散了贷款风险,但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贷款风险,其不能取代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并且从实践中的情况来看,一旦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出现问题,信贷机构主张担保权利往往也不会很顺利,会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按照法律规定,客户提供的担保方式包括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


风险点11:过于依赖担保的风险


风险表现:

 

风险管理上过于依赖抵押担保,忽视第一还款来源,没体现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些信贷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还比较传统,信息和数据挖掘深度不够,对于集团关联风险、连环担保风险以及交叉违约风险等多层复杂风险的识别能力还比较薄弱。风险防控主要靠担保,甚至把担保作为判断风险和融资决策的主要依据。对担保的依赖导致不良贷款猛增,而且可能蔓延到整个金融领域。


防控措施:


重点关注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现金流和持续经营的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让业务人员了解担保的局限性,破除抵押物崇拜等思想。


其余需要关注风险点(略):


风险点12:风险文化未建立市场定位发生偏差


风险点13:冒名贷款和借名贷款风险


风险点14:由关联企业引发的贷款风险


风险点15:给不良征信借款人发放贷款的风险


风险点16:未有效识别借款人虚假资料的风险


风险点17:授信过于集中导致的风险


风险点18:信贷人员道德风险


风险点19:业务流程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风险点20:合同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风险点21:保证人不适格或代偿能力不足的风险


风险点22:抵(质)押物不合法,抵押登记手续不规范的风险


风险点23:”多户贷一户用“贷款带来的风险


风险点24: 超权限、违反程序授信风险


风险点25:人情贷、领导强令放款风险

 
客服QQ:1514105660
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
客服QQ:2510224747
点击这里给我发送消息